最近,上海音樂學院舉辦的“鐘鼓獎”國際作曲比賽已開始向全世界發(fā)出作品征集通知。雖然近年來各種作品評選類的創(chuàng)作比賽屢有舉辦,但這個比賽以大獎作品獲得者將獲得高達160000元的獎金,引起了音樂界人士的熱烈議論。
獎金“天文數字”
“鐘鼓獎”國際作曲比賽兩個組別大獎的作品,均將獲得160000元的獎金。據上音作曲系教授尹明五介紹,國際上最高獎金額相當于這個數目的作曲比賽,并不少見,他本人的作品在韓國一個比賽中獲得大獎,就得到了差不多這個數目的獎金,歐美一帶的一些重要作曲比賽,獎金額甚至更高,如譚盾于1996年以《馬可波羅》摘得格萊文梅爾獎,獎金被稱為是“天文數字”。
轉向國外比賽
從音樂界人士了解到,內地的一些創(chuàng)作比賽,交響樂作品評選獎金額比不上一首獲獎歌曲的現象比比皆是。“先不說創(chuàng)作交響樂作品的前期準備、創(chuàng)作醞釀,光寫總譜就得耗上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最后即使得了大獎,20000元差不多就封頂了,繳掉稅以后還能剩多少?”作曲家徐堅強、呂黃等對記者說:“創(chuàng)作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不但耗時久,還要殫精竭慮。面對如此低的獎金,不少國內優(yōu)秀的作曲家不得不轉而把作品投向國外的比賽和委約。
催生優(yōu)秀作品
“高獎金就一定能鼓勵出優(yōu)秀作品。這樣做,只是想給作曲家們一個應有的待遇。”上音作曲指揮系主任何訓田教授介紹道,“面向世界的作曲比賽,將吸引各國作曲家參與,獎金標準的設定,是能不能爭取更多優(yōu)秀作曲家參與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