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排是北京金帆童聲合唱團的40位身著中式花襖的小朋友,其后是中國和歐洲的6位獨唱演員,接著是捷克布魯諾愛樂樂團的約80名樂師,最后是捷克高德木斯合唱團的近50位歌手,在“陜北歌王”趙大地領唱和周進博士的指揮下,陜北民歌《東方紅》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余音未落,掌聲雷起。這是陜北民歌日前在金色大廳演出時的盛況之一。
這場別具一格的陜北民歌音樂會,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有多位歐洲歌唱家用中文演唱陜北民歌,與中國歌唱家同臺獻藝。無論是獨唱、對唱、合唱,還是樂團的演奏、伴奏,歐洲音樂家們的精湛技藝、認真態度以及他們對陜北民歌的理解和把握,都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趙大地、沙莎等中國歌手的演唱,更使在場炎黃子孫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
奧地利著名歌手瑪麗亞?瑞利希演唱的《黃土高坡》,融進了她對陜北民歌的理解,令人耳目一新。她在演出后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這首民歌,尤其喜歡其美麗的旋律和純樸的歌詞。為了唱好這首歌,她從網上下載了幾乎全部中國歌手演唱的《黃土高坡》,比較他們之間的不同,來加深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
音樂會導演周小舟在演出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多次到歐洲演出,但都以中國音樂人為主。這次上臺演出的除金帆童聲合唱團外只有10余個中國人,主要靠來自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和德國的歐洲音樂家。觀眾的熱烈反響可以表明,演出達到了預期目標。這次與那么多歐洲音樂家合作,他最強烈的感受是,歐洲音樂家對中國音樂了解很少。拿到樂譜后,許多歐洲音樂家都表示,沒想到中國有那么多好聽的音樂。有些人說,有些作品比歐洲名家的作品還好聽。這從中至少可以悟出兩點:一是歐洲音樂家非常喜歡中國音樂,從他們的眼神、演奏方式、他們對中國作品的熱愛和鉆研程度都可以看出。捷克布魯諾愛樂樂團的經理告訴他,樂手們非常喜歡中國音樂,希望與中國音樂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希望到中國去演奏中國音樂。二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向中國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國音樂的起源應比歐洲更早,積淀應比歐洲更深厚。但在文化傳播方面,歐洲卻先行東方一步。近百年來,亞洲藝術家大量學習、吸收西方文化,中國的主流藝術團體也大量演出西方的音樂,致使東西方文化交流出現了嚴重傾斜。周小舟認為,東方文化沒有多少“西輸”渠道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東方藝術家認為,東方音樂太民族,不容易被別人接納,不愿意做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東方藝術家則熱衷于介紹原生態音樂,認為這才是最純真的。
周小舟說,我們如果希望中國文化走進國外百姓的日常生活,便需要中國音樂人的共同努力。當晚演出的《南泥灣》、《黃河船夫曲》等陜北民歌之所以能引起歐洲音樂家和歐洲觀眾的強烈反響,主要是我們將其改成了交響曲,用歐洲人熟悉的音樂語言來講述陜北的故事。如果有更多的中國音樂人來參與這項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國外觀眾對中國音樂的了解就一定會超出《梁祝》和《茉莉花》。
這場別具一格的陜北民歌音樂會,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有多位歐洲歌唱家用中文演唱陜北民歌,與中國歌唱家同臺獻藝。無論是獨唱、對唱、合唱,還是樂團的演奏、伴奏,歐洲音樂家們的精湛技藝、認真態度以及他們對陜北民歌的理解和把握,都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趙大地、沙莎等中國歌手的演唱,更使在場炎黃子孫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
奧地利著名歌手瑪麗亞?瑞利希演唱的《黃土高坡》,融進了她對陜北民歌的理解,令人耳目一新。她在演出后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這首民歌,尤其喜歡其美麗的旋律和純樸的歌詞。為了唱好這首歌,她從網上下載了幾乎全部中國歌手演唱的《黃土高坡》,比較他們之間的不同,來加深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
音樂會導演周小舟在演出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多次到歐洲演出,但都以中國音樂人為主。這次上臺演出的除金帆童聲合唱團外只有10余個中國人,主要靠來自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和德國的歐洲音樂家。觀眾的熱烈反響可以表明,演出達到了預期目標。這次與那么多歐洲音樂家合作,他最強烈的感受是,歐洲音樂家對中國音樂了解很少。拿到樂譜后,許多歐洲音樂家都表示,沒想到中國有那么多好聽的音樂。有些人說,有些作品比歐洲名家的作品還好聽。這從中至少可以悟出兩點:一是歐洲音樂家非常喜歡中國音樂,從他們的眼神、演奏方式、他們對中國作品的熱愛和鉆研程度都可以看出。捷克布魯諾愛樂樂團的經理告訴他,樂手們非常喜歡中國音樂,希望與中國音樂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希望到中國去演奏中國音樂。二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向中國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國音樂的起源應比歐洲更早,積淀應比歐洲更深厚。但在文化傳播方面,歐洲卻先行東方一步。近百年來,亞洲藝術家大量學習、吸收西方文化,中國的主流藝術團體也大量演出西方的音樂,致使東西方文化交流出現了嚴重傾斜。周小舟認為,東方文化沒有多少“西輸”渠道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東方藝術家認為,東方音樂太民族,不容易被別人接納,不愿意做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東方藝術家則熱衷于介紹原生態音樂,認為這才是最純真的。
周小舟說,我們如果希望中國文化走進國外百姓的日常生活,便需要中國音樂人的共同努力。當晚演出的《南泥灣》、《黃河船夫曲》等陜北民歌之所以能引起歐洲音樂家和歐洲觀眾的強烈反響,主要是我們將其改成了交響曲,用歐洲人熟悉的音樂語言來講述陜北的故事。如果有更多的中國音樂人來參與這項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國外觀眾對中國音樂的了解就一定會超出《梁祝》和《茉莉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