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古箏演奏、箏樂作曲、箏學研究、箏藝教育家傅明鑒先生的最新箏樂作品選DVD近日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該DVD收錄了包括《庫爾班節(jié)日印象》、《梅花三弄》、《歡樂的甘榜》等15首古箏獨奏、合奏曲,不僅有傅明鑒老師的新作品,還有對古曲的新演繹,添加了古箏演奏的諸多創(chuàng)意,隨碟還附贈出版發(fā)行紀念冊,是不容錯失的藝術欣賞品。
傅明鑒先生,20世紀50年代中葉出生于書香門第,自幼熱愛藝術。8歲起師從著名琵琶大師程午嘉先生學習琵琶,后從金陵箏家、箏界前輩孫梓仙先生學習古箏。18歲進入文工團擔任古箏獨奏兼中阮、吉他等彈撥樂器演奏員。之后得到著名音樂家、指揮家王問奇先生在樂理和合唱指揮等方面的精心指導;得到一代古箏宗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曹正先生在古箏史學理論等多方面的幫助。受益于著名潮州箏大師郭鷹先生、著名山東箏大師趙登山先生等多位箏界前輩,博采眾長,厚積薄發(fā),多專多能,獨樹一幟。現(xiàn)致力于古箏的演奏、研究和教學,現(xiàn)任職于揚州大學藝術學院。先后被聘為多屆全國古箏學術會議的組織委員和學術委員;應邀為多個省市古箏比賽評委、中國少年兒童古箏邀請賽評委、中國民族樂器(古箏琵琶)制作大賽鑒定委員、北京古箏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南京音樂家協(xié)會古箏學會副會長,以及新加坡藝佳箏院教務總監(jiān)、藍海洋古箏協(xié)會顧問,澳門青年古箏藝術團藝術顧問等多個藝術社團的顧問。
傅明鑒先生在教學和研究之余,還創(chuàng)作改編了數(shù)十首箏樂作品,如《漁舟唱晚》、《庫爾班節(jié)日印象》、《湘情》等。其中《雪山歡歌》、《賽馬》等不少作品廣泛流傳于東南亞地區(qū)?!恫莼暝仺D―寫白居易“草”詩意》等主要作品多次獲獎。先后錄制發(fā)行有《月兒高――傅明鑒古箏獨奏專輯》、《草魂詠――寫白居易“草”詩意》、《箏藝大全》等多種CD、VCD、DVD。
出版編著有《古箏初步(上、下)》、《古箏教材》、《古箏教學講義》《古箏新韻(通俗箏曲35首)》(合著)、《箏藝攬韻(古箏教材)》、《古箏藝術》(新加坡出版)、《香港考級曲集》(合著)、《古箏演奏與教學》(主編)等專著。發(fā)表有被譽為“填補了箏史研究的空白”的《金陵箏史初探》和書法研究《八大山人書法淺析》等藝術專業(yè)論文十多篇。
他對樂器制作改良也頗有研究。先后對琵琶、月琴、古箏等樂器進行改良,并發(fā)表多篇樂改文章。1979年研究設計的“雙弧式橋碼箏”先后獲得省級發(fā)明獎和科技進步獎。1984年南京電視臺就以《青春似火》為題,予以了專題報道。在《中華樂器大典》上被譽為“是把西洋弦樂器的制作經(jīng)驗運用到古箏上的第一次”。
傅先生培養(yǎng)出了一批在各類、各級大賽中屢屢獲獎,或舉辦個人演奏會的古箏新秀。因此,其本人也多次獲得“園丁獎”、“輔導獎”等。曾應邀在上海、南京、香港、澳門、新加坡,及安徽、江蘇、山東、新疆、內(nèi)蒙、四川等地區(qū)講學、考察,舉行古箏講座、講演會、示范講演會等。并親自率箏團赴洛陽、蕪湖、汕頭、北京、澳門等地演出或交流演出,好評如潮。經(jīng)他培養(yǎng)的古箏師資遍及各地。僅2000年以來傅先生在教學崗位上就獲得過校、省級多項嘉獎。
鑒于傅明鑒先生在諸多方面的顯著成就,其事跡曾被《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揚州日報》等報刊、雜志和電臺、電視臺予以報道。個人簡介也被載入《東方之子》、《世界華人藝術家》等多部大型系列叢書,以及《中華名人網(wǎng)》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