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音樂會“主角”為巴倫博伊姆率柏林國家交響樂團。大師一上臺,全場頓時掌聲雷動,大師喜悅由里及表。他張開雙臂,《萊奧諾拉》第三序曲的引子舒緩而淡然,從未聽到過這樣的開始。寥寥數筆,非同凡響,將音樂中的悲劇色彩勾勒點染。人們屏住呼吸,為起伏跌宕的情感線條與抑揚頓挫的戲劇張力而深深感動。許多古典樂迷一致贊嘆,這是最出色的《萊奧諾拉》第三序曲現場版。
郎朗出場掀翻一陣狂潮,觀眾席間有人驚聲尖叫。25歲的年輕人微笑頷首,在大師名團面前,表現相當自信,明星作派與大將風度兼備。《降E大調第五鋼琴(皇帝)協奏曲》揮灑出震撼人心的華彩樂段;巴倫伯伊姆似乎難得回頭“照應”郎朗,但獨奏者表情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盡在其掌控之中。這支樂隊優勢突出,像一群仁厚練達的“長者”,悉心呵護著天才少年縱橫恣意。郎朗技術無負擔,表現無障礙。演奏狀態積極而靈動,興奮而松弛。激情似火,平靜若水,一派天然率真自由自在。只是缺了一點“皇帝”的沉穩,多了一點“王子”的張揚。在響亮而齊整的掌聲中,大師和郎朗并排坐在鋼琴前。老巴在外“發言”,小郎在內“幫腔”,四手聯彈勃拉姆斯《降E大調圓舞曲》,音樂形象單純可愛意趣盎然,好似父子一般嬉游玩耍,演奏者和聽賞者無不樂在其中。
第五鋼琴協奏曲與第五交響曲配套組合。“命運”動機響起,那種純粹德國式的“敲門”,內斂含蓄、深沉節制,同大多數國內樂團慣常那種爆發式的“粗魯莽撞”大相徑庭。音響音效無比豐美,引人入勝。弦樂純厚妙曼,管樂溫潤光澤,所有聲部和諧均衡圓融抱團。中國的古典樂迷再次為巴倫伯伊姆和他的樂隊正在創造貝多芬之魂從上界降臨人間的奇跡傾倒。音樂會進入激動人心的高潮,掌聲如潮難以平息。最后,巴倫伯伊姆給自己扣上一頂紅星鑲嵌的帽子,觀眾方才開懷大笑滿意而去。
9月22日,開幕音樂會原班人馬重新披掛上陣。勃拉姆斯《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再次將保利劇院變成狂歡的海洋。郎朗還是往返數次下不去臺,四手連彈再度重演,藝術品質又攀新高。郎朗的“勃鋼一”比“貝鋼五”更精彩,音樂內涵的把握更加精準,同樂隊的融合也更加完美自然;從這兩場音樂會效果看,巴倫伯伊姆和樂隊是北京國際音樂節10年來最權威最精美的“貝多芬解釋者”,音樂主線清晰,布局結構合理,最深入人心的是所有章節的精雕細刻。誰能像巴倫博伊姆這樣處理,在安靜柔弱、寬廣徐緩中表達深刻與厚重、華麗與輝煌,所有的過渡銜接、變化對比,全是那么恰如其分直透人心,那樣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他們使“貝多芬”在中國古典音樂舞臺達到新的高度,樹立了新的形象典范。
第三場音樂會,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演出郭文景作品專場音樂會。保利劇院場內外熱鬧如常,隨處可見中國作曲界老中青少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前兩場音樂會未露面的吳祖強、蘇夏、李西安、樸東生等悉數前往。原定上演作曲家4部作品,二胡協奏曲《野草》中國首演因故臨時取消。開場是作曲家最新創作的《江山多嬌―――為弦樂隊而作》世界首演,該作四個樂章,采用了人們熟悉的民歌素材,突出了旋律性,音樂形象單純樸實,清秀淡雅。但技術含量仍然很高,現代技法融會貫通。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唐俊喬領銜的竹笛協奏曲《愁空山》,藝術上達到近年罕有的高級與尖端,獨奏出神入化,樂隊細致精當,音樂形貌清晰完整;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遲黎明與合唱隊、大樂隊,為《蜀道難》帶來新的氣象,一個美聲歌劇表演藝術家,竟然可以隨機變化聲音造型,發出巴蜀山野漢子和川劇高腔演員般的詠嘆,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表現令人振奮,吐字行腔的川味川韻,凝重寬厚的聲音質感,均呈現出很好的意境與態勢。全場觀眾縱情歡呼,為本土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高聲喝彩。
郎朗出場掀翻一陣狂潮,觀眾席間有人驚聲尖叫。25歲的年輕人微笑頷首,在大師名團面前,表現相當自信,明星作派與大將風度兼備。《降E大調第五鋼琴(皇帝)協奏曲》揮灑出震撼人心的華彩樂段;巴倫伯伊姆似乎難得回頭“照應”郎朗,但獨奏者表情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盡在其掌控之中。這支樂隊優勢突出,像一群仁厚練達的“長者”,悉心呵護著天才少年縱橫恣意。郎朗技術無負擔,表現無障礙。演奏狀態積極而靈動,興奮而松弛。激情似火,平靜若水,一派天然率真自由自在。只是缺了一點“皇帝”的沉穩,多了一點“王子”的張揚。在響亮而齊整的掌聲中,大師和郎朗并排坐在鋼琴前。老巴在外“發言”,小郎在內“幫腔”,四手聯彈勃拉姆斯《降E大調圓舞曲》,音樂形象單純可愛意趣盎然,好似父子一般嬉游玩耍,演奏者和聽賞者無不樂在其中。
第五鋼琴協奏曲與第五交響曲配套組合。“命運”動機響起,那種純粹德國式的“敲門”,內斂含蓄、深沉節制,同大多數國內樂團慣常那種爆發式的“粗魯莽撞”大相徑庭。音響音效無比豐美,引人入勝。弦樂純厚妙曼,管樂溫潤光澤,所有聲部和諧均衡圓融抱團。中國的古典樂迷再次為巴倫伯伊姆和他的樂隊正在創造貝多芬之魂從上界降臨人間的奇跡傾倒。音樂會進入激動人心的高潮,掌聲如潮難以平息。最后,巴倫伯伊姆給自己扣上一頂紅星鑲嵌的帽子,觀眾方才開懷大笑滿意而去。
9月22日,開幕音樂會原班人馬重新披掛上陣。勃拉姆斯《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再次將保利劇院變成狂歡的海洋。郎朗還是往返數次下不去臺,四手連彈再度重演,藝術品質又攀新高。郎朗的“勃鋼一”比“貝鋼五”更精彩,音樂內涵的把握更加精準,同樂隊的融合也更加完美自然;從這兩場音樂會效果看,巴倫伯伊姆和樂隊是北京國際音樂節10年來最權威最精美的“貝多芬解釋者”,音樂主線清晰,布局結構合理,最深入人心的是所有章節的精雕細刻。誰能像巴倫博伊姆這樣處理,在安靜柔弱、寬廣徐緩中表達深刻與厚重、華麗與輝煌,所有的過渡銜接、變化對比,全是那么恰如其分直透人心,那樣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他們使“貝多芬”在中國古典音樂舞臺達到新的高度,樹立了新的形象典范。
第三場音樂會,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演出郭文景作品專場音樂會。保利劇院場內外熱鬧如常,隨處可見中國作曲界老中青少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前兩場音樂會未露面的吳祖強、蘇夏、李西安、樸東生等悉數前往。原定上演作曲家4部作品,二胡協奏曲《野草》中國首演因故臨時取消。開場是作曲家最新創作的《江山多嬌―――為弦樂隊而作》世界首演,該作四個樂章,采用了人們熟悉的民歌素材,突出了旋律性,音樂形象單純樸實,清秀淡雅。但技術含量仍然很高,現代技法融會貫通。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唐俊喬領銜的竹笛協奏曲《愁空山》,藝術上達到近年罕有的高級與尖端,獨奏出神入化,樂隊細致精當,音樂形貌清晰完整;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遲黎明與合唱隊、大樂隊,為《蜀道難》帶來新的氣象,一個美聲歌劇表演藝術家,竟然可以隨機變化聲音造型,發出巴蜀山野漢子和川劇高腔演員般的詠嘆,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表現令人振奮,吐字行腔的川味川韻,凝重寬厚的聲音質感,均呈現出很好的意境與態勢。全場觀眾縱情歡呼,為本土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高聲喝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