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由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的“2006彭修文紀念音樂會”將在北京音樂廳上演。 彭修文先生簡介 中國當代杰出的民族音樂大師、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隊創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揮家作曲家。 彭修文先生1931年2月7日(農歷庚午年臘月二十日)生于湖北省武漢市。五歲喪父,生活靠外祖父供養。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外祖父一家逃難到四川。由于父輩的愛好,自幼耳濡目染民族樂器,深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7歲從叔父學胡琴,后從劉澤隆、何軼群先生學習琵琶和小提琴,1944年就讀四川江津國立九中,師從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華先生。1946年在重慶求精商業專科學校求學期間,參加當地廣播電臺國樂團的演奏活動。1950年進入重慶西南人民廣播電臺任文藝組編輯,開始接觸世界諸多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同時刻苦研讀大量音樂專著,正式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1952年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他從此踏上了探索、實踐、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艱辛的藝術道路。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導下,逐步成為中國當代杰出的民族音樂大師。 彭修文先生的貢獻 彭修文先生出版的音樂作品有:板胡獨奏《大姑娘美》、民間音樂《紫竹調》、廣東音樂《凱旋》、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偉大的北京》、《豐收鑼鼓》、《亂云飛》、二胡與樂隊《二泉映月》、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等。他指揮錄制的音像制品近百種。其中以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彩云追月》,日本EMI公司的《將軍令》、《圖畫展覽會》,荷蘭寶麗金公司的《賽龍奪錦》,臺灣福茂唱片公司的《十二月》,香港BMG有限公司的《舞臺巨人》等專輯傳播影響最為廣泛。 彭修文先生為傳播中國民族音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他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和《關山月》,獲得金質獎章。此后的幾十年中,他先后率團赴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馬耳他、意大利、德國、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無不引起轟動,受到贊譽。1994年在新加坡舉辦的“亞洲表演藝術節”上他以驚人的毅力,三天指揮演出了四套內容完全不同的音樂會,引起海外華人的強烈共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他應邀指揮香港中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等,并在這些地區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擴大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推動了當地的民族音樂發展。 彭修文先生作為中國民族音樂活動家和其他知名專家一起,于1986年創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并被推選為會長。學會成立十年來,他盡管工作繁忙,體弱多病,但仍以極大的熱情組織領導學會工作,為團結民樂同仁,推動民樂發展,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活動,他親自指揮千人《中華大樂》演奏,組織了多次全國民族管弦樂展播,95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等活動。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學會已從最初四十多人發展到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會員在內的近兩千名會員的大型民間社會團體。 彭修文先生十分重視青少年一代音樂啟蒙和藝術教育,在他僅有的休息日子里,他還熱情參加對大中小學民族樂隊的輔導工作,為少年兒童創作歌曲數十首。 鑒于彭修文先生高深的藝術造詣和突出貢獻,198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指揮,1985年被任命為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1991年被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彭修文先生的一生,為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奮斗不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生活儉樸,淡泊名利,他所追求的惟有中國民族音樂的繁榮和發展,他冥思苦想和日夜操勞的就是要“為后人留下有價值的東西”。無論是身處逆境,還是病魔纏身,他始終初衷不改。十年浩劫中,他受到沖擊,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中,他編創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偉大的北京》、《豐收鑼鼓》、《亂云飛》等作品,表達了他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為處境艱難的中國民族音樂闖出了一條生路。96年8月,他因肝病住院,醫生禁止他工作。出于藝術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仍在構思為香港九七回歸祖國譜寫新的樂章。出院后不久,他拖著虛弱多病的身體,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投入到創作當中,幾次因病情發作而擱筆,但他強忍病痛,終于在他逝世的前九天,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揭天鼓吹――香港節日序曲》。他在題示中寫道:“為香港1997回歸祖國而作。這個作品,醞釀到寫譜,為時甚久。從八月初開始醞釀,考慮素材,八月二十一日因肝病住院,十月上旬即進入寫草稿階段,由于幾度鬧病,總譜直至今日(十二月十九日十八時)開始脫稿。總算了卻一樁大心事。僅以此祝賀香港回歸,愿祖國繁榮昌盛,吉祥之光普照大地。” 為香港回歸祖國譜寫新的樂章,他耗盡了最后的心血。12月26日深夜他被送到醫院搶救,時而昏迷,時而清醒,但就在他瞬間清醒的時候,他不談個人,不談家事,關心的仍然是民族音樂的發展。 看到他嘔心瀝血譜寫的最后樂章,讀完他沁人肺腑的題示,聽到他彌留之際的感人話語,人們不禁潸然淚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個滿懷愛國激情,為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奮斗終身的藝術大師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本文轉自神州樂器網樂壇風云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