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優秀鋼琴演奏家;他在上世紀60年代面對不許彈鋼琴的“亡琴論”,勇敢地將一架鋼琴搬到了天安門廣場演奏,一鳴驚人;他用鋼琴伴奏《紅燈記》,成功改編冼星海的名作《黃河》,震撼了一代中國人……
雖然,他早早移居美國,但是無論在何地演出,他總是說:我是中國鋼琴家殷承宗。
12月28日,著名鋼琴大師殷承宗將來省城,為廣大樂迷獻上“‘聽――古典的浪漫奔騰的旋律’殷承宗鋼琴獨奏新春音樂會”。為了提前了解這位傳奇人物,10日本報記者獨家電話采訪了66歲的殷承宗。
一生摯愛從3歲開始
殷承宗的鋼琴之路與很多人不同,在12歲前,他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鋼琴專業訓練。但讓人驚奇的是,這位在鋼琴學習中純粹靠摸索的少年,竟然在9歲時就舉辦過獨奏音樂會。“我的姑夫林文慶(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在離開廈門去新加坡前,把一架鋼琴留在我們家。從3歲開始,我就對鋼琴非常感興趣,那時候雖然還不識譜,但在家里聽唱片后,我就會在鋼琴上試著找那些音,每次還都能找準,或許自己在音樂方面確實有天賦。”說到自己與鋼琴的淵源,這位大師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順手彈出了幾個音符。那些零碎的音符順著話筒傳過來,仿佛讓記者看到了那位3歲孩童撫琴時的樣子,可愛、認真而執著。
9歲那年,殷承宗的姐姐給他找了位老師,勤奮的他竟然用功到把琴弦都彈斷了。姐姐一氣之下,將鋼琴鎖起來,他便趁中午放學休息的時間,跑到別人家里練琴。很快,“9齡童殷承宗鋼琴獨奏音樂會”的手寫海報貼在了鼓浪嶼的大街小巷里,300多張門票立刻被搶購一空。一場鋼琴彈下來,殷承宗不僅贏得了滿堂喝彩,還一次性解決了家里9個兄弟姐妹的學費問題。“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走出鼓浪嶼。”殷承宗更加努力地練琴,12歲那年,廈門音協資助了他25元學費,讓他去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學。于是,殷承宗依依不舍地告別淚流滿面的母親,咬著牙拿起箱子頭也不敢回,堅定地走向自己的“音樂夢想”。
夾縫中也要彈鋼琴
從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畢業,殷承宗得到國家選送進修的機會,進入前蘇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深造。并在當時的幾項國際大賽上都獲了大獎:1959年,維也納世界青年鋼琴比賽第一名;1962年,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
“但是,個人能力再強,也得從屬于時代背景。”殷承宗輕輕嘆道,“我遇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帶著一腔藝術夢想回國的他,卻被國內的“亡琴論”打蒙了,鋼琴作為典型的西洋樂器,被很多人否定。他和其他學琴的年輕藝術家,只能改改民歌,彈彈革命歌曲。
殷承宗在夾縫里想出種種方法,盡最大努力不遠離鋼琴。“有四年時間我沒有登臺演出,那時我非常渺茫,非常痛苦。其實,不能登臺演出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最苦惱的是,不能接觸鋼琴。那時候,我用腦子練琴,把以前彈過的曲子在腦子里重復。害怕手指變形,我就天天撐手,每天夾著吃飯的筷子在窗臺上彈奏。十個月下來,我的手竟然長大了,原來十度和弦彈不到的地方,后來都能彈了。”
“在那個特殊時期,北京有很多思想宣傳隊,他們經常到街上唱歌、跳舞。當時我就想,自己也可以把鋼琴抬出來演出,用鋼琴為這個時代服務。”殷承宗說到做到,在1967年5月,他組織了一個小樂隊,把“舞臺”放到天安門。“我們想用彈琴的方式貼近人民群眾,讓鋼琴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那天,卡車拉著鋼琴走到南池子附近就不許繼續前進了,于是我們四個人一直抬著鋼琴,把鋼琴抬到了金水橋邊,然后開始演奏。當時,有很多圍觀群眾,看著大家認真收聽的表情,我很受鼓舞,知道自己的行為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也知道這西洋樂器依然可以在人民群眾中立足。”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把鋼琴搬到天安門,但殷承宗的大膽舉動并沒有惹出麻煩,反而“一彈成名”,繼而成功改編了京劇《紅燈記》,用鋼琴來給這個傳統的樣板戲伴奏。
從《紅燈記》到《黃河》
提起自己的成名經過,連殷承宗自己都覺得巧合。“在天安門演奏鋼琴時,一般都是讓觀眾來點曲目,當時就有位觀眾提出,能不能用鋼琴彈段京劇。我開始想,這怎么可能?京劇那么復雜,唱念做打樣樣齊全,用鋼琴怎么可能體現那種多重的打擊樂,更何況我對京劇一竅不通。雖然有很多顧慮,但是既然我下定決心要用鋼琴來為人民服務,就要盡力去滿足觀眾提出的要求,于是我迅速到京劇團取經,認真記錄每個音符,連夜寫出了《沙家浜》沙奶奶斥敵的那一段。第二天便找了個會唱京劇的人,到天安門又彈又唱,效果不錯。到了第三天,觀眾將近上千人,現場反應很熱烈。”殷承宗現在回憶起昔日的創作情景還感慨萬千,為了在鋼琴曲中融入京劇的味道,他看了整整一個月的京劇《紅燈記》。
鋼琴伴唱《紅燈記》雖然獲得了成功,但畢竟是伴唱,鋼琴還是配角,要站住腳的話還是得有一部協奏曲。所以殷承宗想到了改編冼星海的名作《黃河》。為了創作鋼琴協奏曲,殷承宗不僅親自去陜西和山西體驗生活,甚至在黃河邊上拉纖。看著滾滾黃河水從身邊奔騰而過,激蕩的音符在他的心中久久回響,于是這曲令人振奮的《黃河》協奏曲在他的琴盤上一氣呵成。
能將冼星海的《黃河》奔騰在琴鍵上,這無疑是殷承宗最大的成功,周恩來也曾在聆聽后激動地振臂高喊:“星海復活了!”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被殷承宗看做是一生中最大的榮耀。
給中國樂曲一本國際護照
為了追求自己的鋼琴夢想,上世紀80年代初,殷承宗和家人陸續到了美國,最初的日子與《北京人在紐約》里,姜文演繹的那段艱難生活類似:干雜活,找工作,給別人打掃房間……但他從未放棄過鋼琴。終于,殷承宗憑借自己的演奏才華在紐約站住了腳,住在最繁華的曼哈頓,僅僅半年后便在卡內基音樂廳開了個人獨奏會。
殷承宗說過,他到美國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到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殿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第二是要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鋼琴家;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向美國和世界的聽眾介紹中國的鋼琴藝術,給他們彈奏中國樂曲。盡管這三個愿望都已經實現了,但對于向來追求盡善盡美的殷承宗來說,第三個愿望依舊是他心中的痛:“1986年我去美國時,一心想要在西方的舞臺上演奏咱們東方的古典樂曲,但這個愿望直到2000年才實現,可以說我為這個愿望奮斗了將近20年。”據殷承宗介紹,在以前的演奏會中,僅有一兩首是中國樂曲,而當中國樂曲唱“主角”時,他非常激動,演奏期間頻頻落淚。現在,中國樂曲在西方音樂廳經常“亮相”,無論是《紅燈記》還是《黃河》,以及《茉莉花》和《春江花月夜》,都備受國外觀眾的喜愛,而殷承宗也正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給了中國樂曲一本國際護照。
郎朗是他的學生
3歲學琴,9歲奪得全國鋼琴比賽冠軍,如今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的成長經歷似乎與殷承宗有著相同之處,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機緣巧合,郎朗與殷承宗之間在偶然之中有著必然的聯系。“郎朗是我的學生,我還領他去美國參加音樂夏令營,幫他在美國舉辦音樂會。他很有音樂天賦,能力非常強。”在殷承宗收過的學生中,只有兩個是分文不取的,一個是俄羅斯青年演奏家,另一個就是郎朗。
1995年,殷承宗在中央音樂學院講課,郎朗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此地聽課。第一次見郎朗,殷承宗就深深喜歡上了這位“小胖子”,“郎朗挺招人喜歡的,虎頭虎腦的,特有生氣。說實話,見到他時我就像看到自己小時候,尤其是他在彈琴時,那份投入,那份激情,那份樂感,勾起我很多年少時的回憶。后來,只要我有講座,郎朗和他的父親就不會缺席,從北京到沈陽,從山東到廣州,父子倆鍥而不舍的精神很讓我感動,于是便收郎朗為徒。”原來,正是有了殷承宗的培養和推薦,才成就了在國際舞臺上的郎朗。“如果沒有鋼琴你會做什么?”“無法想像,可能我什么都不會做。”
這就是這位鋼琴大師的回答,簡單而真誠,因為鋼琴就是他的全部,甚至生命。28日,讓我們與殷承宗相約,共享天籟之音。
雖然,他早早移居美國,但是無論在何地演出,他總是說:我是中國鋼琴家殷承宗。
12月28日,著名鋼琴大師殷承宗將來省城,為廣大樂迷獻上“‘聽――古典的浪漫奔騰的旋律’殷承宗鋼琴獨奏新春音樂會”。為了提前了解這位傳奇人物,10日本報記者獨家電話采訪了66歲的殷承宗。
一生摯愛從3歲開始
殷承宗的鋼琴之路與很多人不同,在12歲前,他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鋼琴專業訓練。但讓人驚奇的是,這位在鋼琴學習中純粹靠摸索的少年,竟然在9歲時就舉辦過獨奏音樂會。“我的姑夫林文慶(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在離開廈門去新加坡前,把一架鋼琴留在我們家。從3歲開始,我就對鋼琴非常感興趣,那時候雖然還不識譜,但在家里聽唱片后,我就會在鋼琴上試著找那些音,每次還都能找準,或許自己在音樂方面確實有天賦。”說到自己與鋼琴的淵源,這位大師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順手彈出了幾個音符。那些零碎的音符順著話筒傳過來,仿佛讓記者看到了那位3歲孩童撫琴時的樣子,可愛、認真而執著。
9歲那年,殷承宗的姐姐給他找了位老師,勤奮的他竟然用功到把琴弦都彈斷了。姐姐一氣之下,將鋼琴鎖起來,他便趁中午放學休息的時間,跑到別人家里練琴。很快,“9齡童殷承宗鋼琴獨奏音樂會”的手寫海報貼在了鼓浪嶼的大街小巷里,300多張門票立刻被搶購一空。一場鋼琴彈下來,殷承宗不僅贏得了滿堂喝彩,還一次性解決了家里9個兄弟姐妹的學費問題。“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走出鼓浪嶼。”殷承宗更加努力地練琴,12歲那年,廈門音協資助了他25元學費,讓他去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學。于是,殷承宗依依不舍地告別淚流滿面的母親,咬著牙拿起箱子頭也不敢回,堅定地走向自己的“音樂夢想”。
夾縫中也要彈鋼琴
從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畢業,殷承宗得到國家選送進修的機會,進入前蘇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深造。并在當時的幾項國際大賽上都獲了大獎:1959年,維也納世界青年鋼琴比賽第一名;1962年,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
“但是,個人能力再強,也得從屬于時代背景。”殷承宗輕輕嘆道,“我遇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帶著一腔藝術夢想回國的他,卻被國內的“亡琴論”打蒙了,鋼琴作為典型的西洋樂器,被很多人否定。他和其他學琴的年輕藝術家,只能改改民歌,彈彈革命歌曲。
殷承宗在夾縫里想出種種方法,盡最大努力不遠離鋼琴。“有四年時間我沒有登臺演出,那時我非常渺茫,非常痛苦。其實,不能登臺演出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最苦惱的是,不能接觸鋼琴。那時候,我用腦子練琴,把以前彈過的曲子在腦子里重復。害怕手指變形,我就天天撐手,每天夾著吃飯的筷子在窗臺上彈奏。十個月下來,我的手竟然長大了,原來十度和弦彈不到的地方,后來都能彈了。”
“在那個特殊時期,北京有很多思想宣傳隊,他們經常到街上唱歌、跳舞。當時我就想,自己也可以把鋼琴抬出來演出,用鋼琴為這個時代服務。”殷承宗說到做到,在1967年5月,他組織了一個小樂隊,把“舞臺”放到天安門。“我們想用彈琴的方式貼近人民群眾,讓鋼琴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那天,卡車拉著鋼琴走到南池子附近就不許繼續前進了,于是我們四個人一直抬著鋼琴,把鋼琴抬到了金水橋邊,然后開始演奏。當時,有很多圍觀群眾,看著大家認真收聽的表情,我很受鼓舞,知道自己的行為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也知道這西洋樂器依然可以在人民群眾中立足。”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把鋼琴搬到天安門,但殷承宗的大膽舉動并沒有惹出麻煩,反而“一彈成名”,繼而成功改編了京劇《紅燈記》,用鋼琴來給這個傳統的樣板戲伴奏。
從《紅燈記》到《黃河》
提起自己的成名經過,連殷承宗自己都覺得巧合。“在天安門演奏鋼琴時,一般都是讓觀眾來點曲目,當時就有位觀眾提出,能不能用鋼琴彈段京劇。我開始想,這怎么可能?京劇那么復雜,唱念做打樣樣齊全,用鋼琴怎么可能體現那種多重的打擊樂,更何況我對京劇一竅不通。雖然有很多顧慮,但是既然我下定決心要用鋼琴來為人民服務,就要盡力去滿足觀眾提出的要求,于是我迅速到京劇團取經,認真記錄每個音符,連夜寫出了《沙家浜》沙奶奶斥敵的那一段。第二天便找了個會唱京劇的人,到天安門又彈又唱,效果不錯。到了第三天,觀眾將近上千人,現場反應很熱烈。”殷承宗現在回憶起昔日的創作情景還感慨萬千,為了在鋼琴曲中融入京劇的味道,他看了整整一個月的京劇《紅燈記》。
鋼琴伴唱《紅燈記》雖然獲得了成功,但畢竟是伴唱,鋼琴還是配角,要站住腳的話還是得有一部協奏曲。所以殷承宗想到了改編冼星海的名作《黃河》。為了創作鋼琴協奏曲,殷承宗不僅親自去陜西和山西體驗生活,甚至在黃河邊上拉纖。看著滾滾黃河水從身邊奔騰而過,激蕩的音符在他的心中久久回響,于是這曲令人振奮的《黃河》協奏曲在他的琴盤上一氣呵成。
能將冼星海的《黃河》奔騰在琴鍵上,這無疑是殷承宗最大的成功,周恩來也曾在聆聽后激動地振臂高喊:“星海復活了!”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被殷承宗看做是一生中最大的榮耀。
給中國樂曲一本國際護照
為了追求自己的鋼琴夢想,上世紀80年代初,殷承宗和家人陸續到了美國,最初的日子與《北京人在紐約》里,姜文演繹的那段艱難生活類似:干雜活,找工作,給別人打掃房間……但他從未放棄過鋼琴。終于,殷承宗憑借自己的演奏才華在紐約站住了腳,住在最繁華的曼哈頓,僅僅半年后便在卡內基音樂廳開了個人獨奏會。
殷承宗說過,他到美國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到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殿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第二是要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鋼琴家;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向美國和世界的聽眾介紹中國的鋼琴藝術,給他們彈奏中國樂曲。盡管這三個愿望都已經實現了,但對于向來追求盡善盡美的殷承宗來說,第三個愿望依舊是他心中的痛:“1986年我去美國時,一心想要在西方的舞臺上演奏咱們東方的古典樂曲,但這個愿望直到2000年才實現,可以說我為這個愿望奮斗了將近20年。”據殷承宗介紹,在以前的演奏會中,僅有一兩首是中國樂曲,而當中國樂曲唱“主角”時,他非常激動,演奏期間頻頻落淚。現在,中國樂曲在西方音樂廳經常“亮相”,無論是《紅燈記》還是《黃河》,以及《茉莉花》和《春江花月夜》,都備受國外觀眾的喜愛,而殷承宗也正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給了中國樂曲一本國際護照。
郎朗是他的學生
3歲學琴,9歲奪得全國鋼琴比賽冠軍,如今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的成長經歷似乎與殷承宗有著相同之處,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機緣巧合,郎朗與殷承宗之間在偶然之中有著必然的聯系。“郎朗是我的學生,我還領他去美國參加音樂夏令營,幫他在美國舉辦音樂會。他很有音樂天賦,能力非常強。”在殷承宗收過的學生中,只有兩個是分文不取的,一個是俄羅斯青年演奏家,另一個就是郎朗。
1995年,殷承宗在中央音樂學院講課,郎朗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此地聽課。第一次見郎朗,殷承宗就深深喜歡上了這位“小胖子”,“郎朗挺招人喜歡的,虎頭虎腦的,特有生氣。說實話,見到他時我就像看到自己小時候,尤其是他在彈琴時,那份投入,那份激情,那份樂感,勾起我很多年少時的回憶。后來,只要我有講座,郎朗和他的父親就不會缺席,從北京到沈陽,從山東到廣州,父子倆鍥而不舍的精神很讓我感動,于是便收郎朗為徒。”原來,正是有了殷承宗的培養和推薦,才成就了在國際舞臺上的郎朗。“如果沒有鋼琴你會做什么?”“無法想像,可能我什么都不會做。”
這就是這位鋼琴大師的回答,簡單而真誠,因為鋼琴就是他的全部,甚至生命。28日,讓我們與殷承宗相約,共享天籟之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