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聰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當中國的許多作品還沉緬于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手法、風格的時候,他的作品就已經滲進了西洋19世紀末以來的現代音樂的歷素。50年代以來他對風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積極,但從始至終都用來表現和賦予他對音樂的民族特征追求中。
他曾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一個中國作曲家,除了個人風格特色外,極端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創作風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樂理論家李凌年說:“他(馬思聰)不大喜歡濃墨色彩和強烈的戲劇性沖突,風格比較恬淡、素雅,有點像南國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作品一向比較簡明,音調清麗流暢,結構簡潔,筆到情到就行,沒有太多的贅句。”
代表作品有:《第一交響樂》(1941年),《第二交響樂》(1959年),管弦樂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詩》,聲樂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國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國期間寫作的大型歌舞劇《晚霞》,交響樂《阿美山組曲》等。
他曾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一個中國作曲家,除了個人風格特色外,極端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創作風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樂理論家李凌年說:“他(馬思聰)不大喜歡濃墨色彩和強烈的戲劇性沖突,風格比較恬淡、素雅,有點像南國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作品一向比較簡明,音調清麗流暢,結構簡潔,筆到情到就行,沒有太多的贅句。”
代表作品有:《第一交響樂》(1941年),《第二交響樂》(1959年),管弦樂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詩》,聲樂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國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國期間寫作的大型歌舞劇《晚霞》,交響樂《阿美山組曲》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