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流行一種普通的看法:一切從娃娃抓起。足球從娃娃抓起;計算機從娃娃抓起;音樂教育何嘗不是這樣呢?學前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的啟蒙時期,是重要的打基礎的階段。許多著名的音樂家無不得益于這個基礎時期的正確教育,更多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童子功”的培養。當前,從小重視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與培養已成為社會普遍的共識,但由于在認識和方法上存在著一些錯誤,致使學前音樂教育走進了誤區。
誤區之一:教育投資的盲目性。因材施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教育原則,但有些家長卻忽視了這一基本原則,在教育投資上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先天的條件,而是盲目投資,一哄而上。似乎在眾多的特長項目中惟有音樂可以選擇,結果卻事與愿違,沒能得到理想的投資效果。據調查,在這種盲目投資行為指導下參加音樂學習的學生中,中途輟學者不占少數,余下者也效果平平,大多僅是在維持。所以,應提醒家長,投資立腳點選項要準確,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有在學習上所需的先天條件。
誤區之二:選擇學習專業上的主觀性。在選擇學習專業上,有些家長以自己的好惡代替孩子的興趣。還有些家長則人云亦云,照搬別人的經驗。結果,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加上引導不利而事倍功半。在選擇學習專業上,以學鋼琴、電子琴的學生占全部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學習那些我國傳統民間樂器和南洋管弦樂器的人數卻少得可憐。這樣的選擇方法不但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習受到影響,同時也給師資造成一定困難,使教學水平大打折扣。當然,鋼琴是一種很好的樂器,它要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但同時它對學習者的條件要求也很高。電子琴的演奏需要多方面的音樂知識,加和聲、節奏、節拍等,很難駕馭。多數學生是在電子琴上練鋼琴,這種方法實在不妥。
誤之三: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音樂教育的過程不單單是技術傳授的過程,更重要是開發智力、提高音樂素質的過程,對少年兒童來說后者更為重要。許多教師、家長只重視對孩子技術的傳授和提高,而忽視了對其基本音樂素質的培養訓練,這一點是絕對錯誤的。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清楚地知道: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學生從小進行全面的音樂素質的培養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它同時也去提高技能技巧的保證。單純地、刻意地強調技術的提高是不可取的,關鍵問題在于我們是培養一個具有高度音樂感受性和音樂素質的人才,還是訓練出一部音樂機器。
誤區之四:盲目追求考試級別。考級是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而設立的一種制度與標準,其意義在于更好、更科學地規范音樂業余教學活動。但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考級制度,致使考級的日的走入了誤區。有些教師與家長為了某種日的,刻意地追求高級別,所報考級別與學生水平不符。為了考上高級別,甚至打破了止常的教學進度與計劃,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嚴正影響。可以說,這種做法從根本上就違背了考級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級的真正意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