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的位置
腳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演奏當中腳的錯誤位置會妨礙腳和手之間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時間用同一只腳使用兩個踏板的時候,如有時需要這樣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時。正確的方法是腳應放在能使最大的壓力點來自腳趾和腳的交界處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鋼琴,腳尖幾乎頂著琴板,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也不要偏遠,只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塌實。
2.腳的動作
腳跟不要離開地面,以腳踝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放起來。放掉時,腳掌可以一直不離踏板,如果為了放得干凈也可以稍離一點點。
下面我們開始探討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們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兩個踏板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內容里主要對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
1. 踏板,又稱節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這個技巧中踏板與一個和聲同時被踩下去,在下一個和聲前一剎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聲發聲的同時踩下去。適用與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中,可以產生增強音量,獲得渾厚共鳴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樂曲都是柱式和聲連接,屬于一種進行曲風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會使得旋律變得過于連貫,而失去樂曲本身的那種類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選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個和聲一換。(本身樂譜上也有標記要使用直踏板)舞曲風格的樂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現舞蹈風格的特點,如《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中4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前3小節踏板踩在節奏重拍上,而第4小節踩在節奏弱拍上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
2. 連音踏板,我們常說的"切分踏板"和"跟隨踏板",兩者和"連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連奏中的更換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彈奏連奏中的第2個音時,手往下時,腳往上(而后再踩下),類似切分音的節奏。跟隨的意思是,腳跟著第2個音彈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個,連上兩個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簡單的應用是出現于當兩個音或和弦要用一個無縫的,又不被模糊的連奏連接起來時。如果想要清楚的換好踏板,沒有以前的和聲的遺留,并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的步驟是必要的:
(1)彈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個和弦。
(2)接著當彈奏下一個和弦時,抬起踏板。
(3)聽新的和弦的聲音。在錘子重新打擊琴旋的一剎那,制音器應該已經制止了原來和聲的聲音。 (4)當手指繼續按住琴鍵時,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細聽,要肯定沒有以前的和聲被留在新換的踏板中。
(5)每個新的和弦重復以上過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風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無法表現這種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圖示中的方式來踩踏板的話可以使的右手的和聲進行更加連貫。
當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變化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保證踏板的清楚更換的時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譜例中所標識的那樣,既可以使和弦在銜接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也不會由于將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現后所帶來的聲音渾濁的效果。
3. 抖動踏板,又稱顫音踏板。是利用腳在踏板上快速的,相當淺的踩動,這種踏板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聲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鳴曲》OP.35的最后樂章中,為表現一種"墳墓上的風"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抖動踏板,來表現它的輕薄的、不規則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淺而言的。全踏板即將踏板踩到底,是音響獲得持續而連貫的效果。半踏板當樂曲的和聲背景上保持一個低音時,而上面的和聲出現混濁,用很小的動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獲得既使低音長久,又使高音純凈的效果。還有將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來使鋼琴產生各種各樣的音色變化,從而使音樂更加完美,音色更加豐滿。這對演奏者對音樂內容的正確理解及腳下的工夫深淺與靈敏的聽覺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種跟腳沒有太大關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個斷奏的音下鍵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腳踏板的幫助從而使擊弦機不歸位――弦的震動持續,和踏板的效果一樣而且不會與其他音符渾濁成一團,這多在譜面的連線處且尤其是沒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賦格)使用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過程和觸鍵的位置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腳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演奏當中腳的錯誤位置會妨礙腳和手之間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時間用同一只腳使用兩個踏板的時候,如有時需要這樣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時。正確的方法是腳應放在能使最大的壓力點來自腳趾和腳的交界處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鋼琴,腳尖幾乎頂著琴板,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也不要偏遠,只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塌實。
2.腳的動作
腳跟不要離開地面,以腳踝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放起來。放掉時,腳掌可以一直不離踏板,如果為了放得干凈也可以稍離一點點。
下面我們開始探討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們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兩個踏板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內容里主要對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
1. 踏板,又稱節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這個技巧中踏板與一個和聲同時被踩下去,在下一個和聲前一剎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聲發聲的同時踩下去。適用與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中,可以產生增強音量,獲得渾厚共鳴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樂曲都是柱式和聲連接,屬于一種進行曲風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會使得旋律變得過于連貫,而失去樂曲本身的那種類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選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個和聲一換。(本身樂譜上也有標記要使用直踏板)舞曲風格的樂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現舞蹈風格的特點,如《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中4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前3小節踏板踩在節奏重拍上,而第4小節踩在節奏弱拍上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
2. 連音踏板,我們常說的"切分踏板"和"跟隨踏板",兩者和"連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連奏中的更換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彈奏連奏中的第2個音時,手往下時,腳往上(而后再踩下),類似切分音的節奏。跟隨的意思是,腳跟著第2個音彈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個,連上兩個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簡單的應用是出現于當兩個音或和弦要用一個無縫的,又不被模糊的連奏連接起來時。如果想要清楚的換好踏板,沒有以前的和聲的遺留,并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的步驟是必要的:
(1)彈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個和弦。
(2)接著當彈奏下一個和弦時,抬起踏板。
(3)聽新的和弦的聲音。在錘子重新打擊琴旋的一剎那,制音器應該已經制止了原來和聲的聲音。 (4)當手指繼續按住琴鍵時,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細聽,要肯定沒有以前的和聲被留在新換的踏板中。
(5)每個新的和弦重復以上過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風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無法表現這種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圖示中的方式來踩踏板的話可以使的右手的和聲進行更加連貫。
當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變化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保證踏板的清楚更換的時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譜例中所標識的那樣,既可以使和弦在銜接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也不會由于將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現后所帶來的聲音渾濁的效果。
3. 抖動踏板,又稱顫音踏板。是利用腳在踏板上快速的,相當淺的踩動,這種踏板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聲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鳴曲》OP.35的最后樂章中,為表現一種"墳墓上的風"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抖動踏板,來表現它的輕薄的、不規則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淺而言的。全踏板即將踏板踩到底,是音響獲得持續而連貫的效果。半踏板當樂曲的和聲背景上保持一個低音時,而上面的和聲出現混濁,用很小的動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獲得既使低音長久,又使高音純凈的效果。還有將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來使鋼琴產生各種各樣的音色變化,從而使音樂更加完美,音色更加豐滿。這對演奏者對音樂內容的正確理解及腳下的工夫深淺與靈敏的聽覺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種跟腳沒有太大關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個斷奏的音下鍵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腳踏板的幫助從而使擊弦機不歸位――弦的震動持續,和踏板的效果一樣而且不會與其他音符渾濁成一團,這多在譜面的連線處且尤其是沒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賦格)使用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過程和觸鍵的位置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