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箏的姿勢:
彈箏者本身要平穩,肩膀以下各部位放松;箏與彈箏者距離約二個拳頭遠;彈箏者的心口正對古箏第1~3雁柱處。
運指的原則:
放松:身心放松,才能使手指自然運力。
均勻:各指力道要均勻,如搖指、捻指、輪指、琶音等。
穩定:觸弦與手部移動必須平穩。所以手與弦的距離要適中。
靈活:手指是否靈活則表現在琶音上,左手的和弦以及正反琶音的熟練都是很重要的。
學習的要領:
(1)指法的學習必須從練習曲的反復操練,才能學得扎實。
(2)學習指法除了練習曲的操練外,必須應用在曲子中才算學習完成。
(3)彈箏時最忌手腕僵硬。必須把重量放在指尖,指頭自然彎曲保持彎度,手肘放自然。
(4)如何彈好一首曲子?首先必須熟練曲中的樂句與指法;再由欣賞名師的演奏來提升技法與改進缺點;最后進而去體會曲子的情境,以自己的感覺詮釋曲子,才能彈出好的演奏來。
(5)當彈箏時能達到渾然忘我,忘記自己在彈箏,只覺得自己在箏的旋律中游走,這才算是真正體會到彈箏的樂趣。
右手技法
傳統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撥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樁四指懸",扎樁即無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內外,跟著四指的撥弦而移動。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雞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與中指保持五個弦距的寬度,手掌的位置應以保持大指與中指撥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從大指弦距數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間,手不要過于垂直,以略偏向右側為宜。
扎樁起著支撐的協助其他四指撥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懸"的撥弦指法中仍需用無名指的扎樁,以跟弦支撐用力。尤其大指的連續快速撥弦必用無名指的扎樁來支撐,才能用上勁。扎樁也不限于在前岳外進行,根據撥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內的弦上跟弦扎樁。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右手撥彈箏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為主,無名指次之,極少用小指。在重視手指的全面訓練中,要特別重視大指的撥弦訓練。在箏曲,主旋律的撥奏主要靠大指來負擔。
大指撥弦用大關節。大關節指的是大指與手掌的根部邊接的關節。大指用大關節撥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觸弦角度。這種角度,發音結實、音色較好。另外,應注意保持大指與箏弦過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的位置。
食指撥弦用小關節。指的是食指略有彎曲的第一、第二關節,以第二關節的彎曲為主。
觸弦時,應避免向上扣弦的撥弦方法,并盡量使大中二指觸弦的音色接過。
中指撥弦用大關節,指的是中指與掌心連接的關節。中指向里撥弦角度與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撥弦。中指與箏弦保持約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
無名指有時在岳山內扎樁,有時撥彈箏弦。撥弦時,一般用小關節,不觸弦時,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狀態。在某些長琶音中,有時用小指配合撥弦。
從低音至高音的撥弦,要有一個斜線概念。右手撥弦的位置,在高音區距前岳山為3.5公分。在低音區約7.5公分,從最低音弦的撥弦點至最高音的撥弦點劃一條直線(實際是弧線),這條斜線就是右手撥弦的基本位置。由于樂曲中音色對比的需要也常變換撥弦點的位置,有時撥弦點在弦的三分之一處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箏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學習時應努力通過科學方法掌握這些技巧。合理的觸弦角度是發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條件;松弛而富有恰當爆發力的撥弦是學習各種技巧表現的基本環節。
A.右手單指指法
1.托 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撥弦。
連續托指稱為"連托"。可以用指不離弦連續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后者聲音結實且有助于指力的訓練。 托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撥弦方法。
2.劈 演奏時大指向里撥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撥弦。劈的動作仍以大指連接手掌根部的關節為基點,略偏斜上方角度撥弦。 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與托交替使用或連續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較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現時,經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還運用在順弦序連續上行音的撥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搖"中均包含著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時食指向里撥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弦。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弦時,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采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弦。采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音色的統一和觸弦的靈活。
4.挑 演奏時食指向外撥弦。食指向外撥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關節上,借助大指的輔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關節的撥動,以臂帶指進行撥弦。這兩種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縮的狀態。
挑常用于單個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階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與大指配合或與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綜合指法中如"歷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撥弦指法。
5.勾 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中指向里撥弦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應注意第一第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松狀態,同時在放松中蘊藏著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為基礎,并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于彈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
勾常用于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弦,也常用于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弦;有時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弦指法。勾在箏曲中象托一樣,廣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箏曲中僅次于托的一種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時中指向外撥弦。剔不單獨使用,剔常用在與大指相配合的綜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掃弦"、"剔挑"等綜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時無名指向里撥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無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將個別音用無名指的打來撥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對比和綿緩的音響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著無名指向里撥弦的"打"的指法。
還有一種改進的指法,即用帶指甲的無名指代替中指撥弦的方法,中指從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來,用在大指與無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內其他音的撥奏上。這種改進的指法,使得八度內不僅有食指的抹、還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順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 演奏時無名指向外撥。
B、右手組合指法
1.撮類指法
a. 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演奏時要求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同出一聲以及斜下方的觸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彎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箏曲中廣泛使用,有時演奏單個的八度和音,不時演奏連續出現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爾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撮是與撮相反的種指法。
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緊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弦.也稱為"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種指法。在河南箏演奏家曹東扶先創作或訂譜的箏曲中經常可以遇到.
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搖"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里撥弦。
劈撮極少使用。它有時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連續撥奏。在"八度搖"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著劈指的撥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
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時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
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爾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
彈箏者本身要平穩,肩膀以下各部位放松;箏與彈箏者距離約二個拳頭遠;彈箏者的心口正對古箏第1~3雁柱處。
運指的原則:
放松:身心放松,才能使手指自然運力。
均勻:各指力道要均勻,如搖指、捻指、輪指、琶音等。
穩定:觸弦與手部移動必須平穩。所以手與弦的距離要適中。
靈活:手指是否靈活則表現在琶音上,左手的和弦以及正反琶音的熟練都是很重要的。
學習的要領:
(1)指法的學習必須從練習曲的反復操練,才能學得扎實。
(2)學習指法除了練習曲的操練外,必須應用在曲子中才算學習完成。
(3)彈箏時最忌手腕僵硬。必須把重量放在指尖,指頭自然彎曲保持彎度,手肘放自然。
(4)如何彈好一首曲子?首先必須熟練曲中的樂句與指法;再由欣賞名師的演奏來提升技法與改進缺點;最后進而去體會曲子的情境,以自己的感覺詮釋曲子,才能彈出好的演奏來。
(5)當彈箏時能達到渾然忘我,忘記自己在彈箏,只覺得自己在箏的旋律中游走,這才算是真正體會到彈箏的樂趣。
右手技法
傳統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撥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樁四指懸",扎樁即無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內外,跟著四指的撥弦而移動。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雞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與中指保持五個弦距的寬度,手掌的位置應以保持大指與中指撥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從大指弦距數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間,手不要過于垂直,以略偏向右側為宜。
扎樁起著支撐的協助其他四指撥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懸"的撥弦指法中仍需用無名指的扎樁,以跟弦支撐用力。尤其大指的連續快速撥弦必用無名指的扎樁來支撐,才能用上勁。扎樁也不限于在前岳外進行,根據撥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內的弦上跟弦扎樁。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右手撥彈箏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為主,無名指次之,極少用小指。在重視手指的全面訓練中,要特別重視大指的撥弦訓練。在箏曲,主旋律的撥奏主要靠大指來負擔。
大指撥弦用大關節。大關節指的是大指與手掌的根部邊接的關節。大指用大關節撥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觸弦角度。這種角度,發音結實、音色較好。另外,應注意保持大指與箏弦過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的位置。
食指撥弦用小關節。指的是食指略有彎曲的第一、第二關節,以第二關節的彎曲為主。
觸弦時,應避免向上扣弦的撥弦方法,并盡量使大中二指觸弦的音色接過。
中指撥弦用大關節,指的是中指與掌心連接的關節。中指向里撥弦角度與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撥弦。中指與箏弦保持約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
無名指有時在岳山內扎樁,有時撥彈箏弦。撥弦時,一般用小關節,不觸弦時,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狀態。在某些長琶音中,有時用小指配合撥弦。
從低音至高音的撥弦,要有一個斜線概念。右手撥弦的位置,在高音區距前岳山為3.5公分。在低音區約7.5公分,從最低音弦的撥弦點至最高音的撥弦點劃一條直線(實際是弧線),這條斜線就是右手撥弦的基本位置。由于樂曲中音色對比的需要也常變換撥弦點的位置,有時撥弦點在弦的三分之一處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箏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學習時應努力通過科學方法掌握這些技巧。合理的觸弦角度是發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條件;松弛而富有恰當爆發力的撥弦是學習各種技巧表現的基本環節。
A.右手單指指法
1.托 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撥弦。
連續托指稱為"連托"。可以用指不離弦連續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后者聲音結實且有助于指力的訓練。 托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撥弦方法。
2.劈 演奏時大指向里撥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撥弦。劈的動作仍以大指連接手掌根部的關節為基點,略偏斜上方角度撥弦。 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與托交替使用或連續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較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現時,經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還運用在順弦序連續上行音的撥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搖"中均包含著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時食指向里撥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弦。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弦時,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采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弦。采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音色的統一和觸弦的靈活。
4.挑 演奏時食指向外撥弦。食指向外撥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關節上,借助大指的輔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關節的撥動,以臂帶指進行撥弦。這兩種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縮的狀態。
挑常用于單個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階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與大指配合或與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綜合指法中如"歷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撥弦指法。
5.勾 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中指向里撥弦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應注意第一第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松狀態,同時在放松中蘊藏著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為基礎,并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于彈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
勾常用于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弦,也常用于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弦;有時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弦指法。勾在箏曲中象托一樣,廣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箏曲中僅次于托的一種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時中指向外撥弦。剔不單獨使用,剔常用在與大指相配合的綜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掃弦"、"剔挑"等綜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時無名指向里撥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無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將個別音用無名指的打來撥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對比和綿緩的音響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著無名指向里撥弦的"打"的指法。
還有一種改進的指法,即用帶指甲的無名指代替中指撥弦的方法,中指從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來,用在大指與無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內其他音的撥奏上。這種改進的指法,使得八度內不僅有食指的抹、還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順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 演奏時無名指向外撥。
B、右手組合指法
1.撮類指法
a. 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演奏時要求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同出一聲以及斜下方的觸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彎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箏曲中廣泛使用,有時演奏單個的八度和音,不時演奏連續出現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爾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撮是與撮相反的種指法。
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緊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弦.也稱為"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種指法。在河南箏演奏家曹東扶先創作或訂譜的箏曲中經常可以遇到.
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搖"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里撥弦。
劈撮極少使用。它有時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連續撥奏。在"八度搖"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著劈指的撥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
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時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
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爾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