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習小提琴的少年兒童與日俱增。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究竟要以什么樣的標準實施教學?這是許多業余小提琴教師所關注的問題。我雖不是科班出身,但在專業團體從事演奏,又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摸索了多年,積累了一些經驗。我認為:小提琴的業余教學與專業教學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表現在:有相同的教材、曲目,相同的技術要求,對音樂的共同感受及不倦的追求等。特殊性表現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練琴時間不充足,師資水平差異很大等等。根據以上的共性和特殊性,我們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就要做到既要按照小提琴專業標準規范、嚴格地實施教學,同時也要針對業余小提琴教學的特點,抓住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重點突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小提琴教學中的幾點淺見,供同行們參考。
重視入門 打好基礎
萬事開頭難,小提琴學習的開頭是難上加難。試想一位高級園藝師,讓他創作出各種樹木造型,他只能從小樹苗入手培育。學習小提琴也是一樣。從小入手,從入門就要一步步定型,直到形成規范。當然我們要在不同形式、趣味中實施規范。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業余學琴要有專業標準”這種概念反之,就成了業余中的業余了。不求演奏水平高深,只求演奏技法規范、注重音樂感。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學生的技術才能提高。在啟蒙階段,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要像園藝師對待小樹苗一樣,精心培育,手把手地對待每一位起步的學生。盡可能將姿式、手形、握弓等方法一點一滴都搞得很正確,人們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制定標準 因人而宜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應該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標準。例如,我在學生回課時,通常會給以評語,表現好的畫一個紅五星,表現很差的畫一個黑五星。但是不同的學生我是按照不同的標準給予評價的。有些學生素質好,我就適當地嚴格一些,一定要等他們有更完美的表現,才給予獎勵。而一些領悟能力稍差的,即使練得不夠好,但只要態度認真,我也時常給予表揚。每次回課時,只要發現不認真練琴的情形,我從不姑息。
除此以外,我以鼓勵為主,增強其信心。我給每一個學生都制定了“學習檔案”。“檔案”里有其每一課的教學與練琴記錄,這樣我就對每個學生的成長情況了如指掌,從而針對不同情況給學生以不同的教學要求。我反對那種不動腦筋的“填鴨”式教學,不管學生本身素質與接受能力如何,一味“填飽”,結果就會適得其反。每個學生需要度過的難關是不一樣的,需要“補”的養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區別對待,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學生,如果拉琴時運弓與音準好,肯定是個好學生。我經常見到一些業余學生,眼睛只盯在左手上,不管右手的配合,結果不是在拉琴而是在拽琴。好的發音靠右手準確控制放松地拉出來,加上內心美好的歌唱,才能成功。運弓要依靠地球的引力,在運動中尋求平衡。
人們都說小提琴難學,其實難就難在各種位置上的音準,尤其在雙音的音準上。在教學過程中,最令教師頭痛的也莫過于音準問題了。初學者在琴上標位置是個辦法,但是重要的還是及早讓學生在內心歌唱,建立起調式感。其次就是抓住正確的手型,對于雙音的音準練習,我認為三、六、八度中,應先練八度的一、四指建立,也就是養成良好的手型框架。另外八度的音準練習對換把的移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松馳效果。三度較難,應多聽低音,搞清楚大三度、小三度手指的位置。六度稍容易一些,應聽高音,同時也要清楚大六度、小六度手的位置,在移動中有一個手指不要離弦。總之,音準是個很復雜的問題,須認真細心地對待。
不可忽視學生在家的練琴情況
演奏不是純理論問題,它具有一定的技能,只搞懂道理是第一步。我們要將繁瑣的技巧,分解到最簡單的地步,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步步深入。這一切既要講究方法,又要堅持長期不懈的練習。學生每星期上課一次,在家六、七天,六比一的關系,如果不認真對待就白白浪費了這些天的時間。有時學生在家一星期沒練好的,在老師這里可能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練對了,為什么呢?原來是平日自己練琴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因此,我認為業余學琴者,寶貴的就是時間。作為教師要主動向家長灌輸學習音樂的規律性,多介紹音樂家們是如何刻苦成才的事例,多介紹其它表現好的學生情況。要依靠家長的督促與幫助,教導學生從小立志、樹立敢于取勝的信心。練琴時要有標準要求,這樣業余學琴者才能更接近專業標準。
愛心教學 言傳身教
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師道尊嚴”,而與學生產生了無形的隔閡感,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我認為作為好的老師,除了提高自己的音樂水準,嚴謹教學外,實施“愛心”教學以情動人,更有成效。及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自己的言行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這一點絕不可忽視。關于以上兩點,上海的音樂前輩徐多沁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首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這種人格與藝術魅力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使得學生們在對他的敬仰中時時感到藝術的神圣。而徐老師為了孩子們的快樂學琴,自己一大把年紀抱著琴躺到地上拉琴表演逗得大家快樂不己。他能將小提琴這么難駕馭的“洋玩意兒”通過自己的愛心教學,使孩子們感到又有趣、又簡單易學,我想這奇跡的背后一定滲透著徐老師的心血和修養。
在交流觀摩中提高興趣
孩子們利用業余時間學琴,的確很辛苦。他們每天必須要按時完成學校作業,然后要抽時間練琴,對這一點作為老師的我能夠體會。我經常在談話中對學生說:老師理解你們的辛苦,但是既然選擇了藝術,即使有畏難情緒,也要克服、要進取。梅花香自苦寒來,為了使孩子們在艱苦中找到樂趣,從而進一步提高興趣,我經常組織學生開一些音樂會進行交流,并盡可能地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規格的比賽。要想使學生的眼光更寬廣一些,學習積極性更高一些,我們可以抽時間組織學生多搞點活動。在各種演奏場合孩子們能相互比較琴藝,提高興趣,學習自覺性就會更高些。而且音樂會能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之美,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音樂感覺。
總之,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始終都會出現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能搞清楚專業教學和業余教學的異同點,抓住主要問題,在教學中就可少走些彎路,并且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重視入門 打好基礎
萬事開頭難,小提琴學習的開頭是難上加難。試想一位高級園藝師,讓他創作出各種樹木造型,他只能從小樹苗入手培育。學習小提琴也是一樣。從小入手,從入門就要一步步定型,直到形成規范。當然我們要在不同形式、趣味中實施規范。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業余學琴要有專業標準”這種概念反之,就成了業余中的業余了。不求演奏水平高深,只求演奏技法規范、注重音樂感。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學生的技術才能提高。在啟蒙階段,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要像園藝師對待小樹苗一樣,精心培育,手把手地對待每一位起步的學生。盡可能將姿式、手形、握弓等方法一點一滴都搞得很正確,人們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制定標準 因人而宜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應該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標準。例如,我在學生回課時,通常會給以評語,表現好的畫一個紅五星,表現很差的畫一個黑五星。但是不同的學生我是按照不同的標準給予評價的。有些學生素質好,我就適當地嚴格一些,一定要等他們有更完美的表現,才給予獎勵。而一些領悟能力稍差的,即使練得不夠好,但只要態度認真,我也時常給予表揚。每次回課時,只要發現不認真練琴的情形,我從不姑息。
除此以外,我以鼓勵為主,增強其信心。我給每一個學生都制定了“學習檔案”。“檔案”里有其每一課的教學與練琴記錄,這樣我就對每個學生的成長情況了如指掌,從而針對不同情況給學生以不同的教學要求。我反對那種不動腦筋的“填鴨”式教學,不管學生本身素質與接受能力如何,一味“填飽”,結果就會適得其反。每個學生需要度過的難關是不一樣的,需要“補”的養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區別對待,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學生,如果拉琴時運弓與音準好,肯定是個好學生。我經常見到一些業余學生,眼睛只盯在左手上,不管右手的配合,結果不是在拉琴而是在拽琴。好的發音靠右手準確控制放松地拉出來,加上內心美好的歌唱,才能成功。運弓要依靠地球的引力,在運動中尋求平衡。
人們都說小提琴難學,其實難就難在各種位置上的音準,尤其在雙音的音準上。在教學過程中,最令教師頭痛的也莫過于音準問題了。初學者在琴上標位置是個辦法,但是重要的還是及早讓學生在內心歌唱,建立起調式感。其次就是抓住正確的手型,對于雙音的音準練習,我認為三、六、八度中,應先練八度的一、四指建立,也就是養成良好的手型框架。另外八度的音準練習對換把的移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松馳效果。三度較難,應多聽低音,搞清楚大三度、小三度手指的位置。六度稍容易一些,應聽高音,同時也要清楚大六度、小六度手的位置,在移動中有一個手指不要離弦。總之,音準是個很復雜的問題,須認真細心地對待。
不可忽視學生在家的練琴情況
演奏不是純理論問題,它具有一定的技能,只搞懂道理是第一步。我們要將繁瑣的技巧,分解到最簡單的地步,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步步深入。這一切既要講究方法,又要堅持長期不懈的練習。學生每星期上課一次,在家六、七天,六比一的關系,如果不認真對待就白白浪費了這些天的時間。有時學生在家一星期沒練好的,在老師這里可能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練對了,為什么呢?原來是平日自己練琴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因此,我認為業余學琴者,寶貴的就是時間。作為教師要主動向家長灌輸學習音樂的規律性,多介紹音樂家們是如何刻苦成才的事例,多介紹其它表現好的學生情況。要依靠家長的督促與幫助,教導學生從小立志、樹立敢于取勝的信心。練琴時要有標準要求,這樣業余學琴者才能更接近專業標準。
愛心教學 言傳身教
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師道尊嚴”,而與學生產生了無形的隔閡感,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我認為作為好的老師,除了提高自己的音樂水準,嚴謹教學外,實施“愛心”教學以情動人,更有成效。及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自己的言行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這一點絕不可忽視。關于以上兩點,上海的音樂前輩徐多沁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首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這種人格與藝術魅力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使得學生們在對他的敬仰中時時感到藝術的神圣。而徐老師為了孩子們的快樂學琴,自己一大把年紀抱著琴躺到地上拉琴表演逗得大家快樂不己。他能將小提琴這么難駕馭的“洋玩意兒”通過自己的愛心教學,使孩子們感到又有趣、又簡單易學,我想這奇跡的背后一定滲透著徐老師的心血和修養。
在交流觀摩中提高興趣
孩子們利用業余時間學琴,的確很辛苦。他們每天必須要按時完成學校作業,然后要抽時間練琴,對這一點作為老師的我能夠體會。我經常在談話中對學生說:老師理解你們的辛苦,但是既然選擇了藝術,即使有畏難情緒,也要克服、要進取。梅花香自苦寒來,為了使孩子們在艱苦中找到樂趣,從而進一步提高興趣,我經常組織學生開一些音樂會進行交流,并盡可能地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規格的比賽。要想使學生的眼光更寬廣一些,學習積極性更高一些,我們可以抽時間組織學生多搞點活動。在各種演奏場合孩子們能相互比較琴藝,提高興趣,學習自覺性就會更高些。而且音樂會能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之美,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音樂感覺。
總之,在業余小提琴教學中,始終都會出現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能搞清楚專業教學和業余教學的異同點,抓住主要問題,在教學中就可少走些彎路,并且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更多: